地址:
电话:
传真:
邮箱:
发布时间:2022-12-27
“一个老太太卖瓜自吹自擂”,商家喜欢自我推销,无可厚非。但由于网购具有“看、抓、试”的特点,买家的消费决策会更多地取决于其他买家的购物评价。然而现在很多卖家却动起了歪脑筋,通过虚假交易来购买好评,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排名。这种被称为“刷单”的行为是如何运作的?对网络运行环境有哪些不好的影响?如何有效整改?请看我们记者的调查。
“买之前看看用户的评价,都说质量特别好。可以打开快递盒,根本吃不下!”大学生曹一鸣最近在淘宝上买了一盒玫瑰花糖。他打开一看,发现盒子里的糖果块都粘在了一起,糖纸散落在一边。“离图太远了,连糖纸都没包好。不卫生。但是对方说菜卖了不退!”
让小草不能理解的是,这家店在淘宝同类商家中排名第一,销售额和评分都很高,大部分用户都给出了好评。“在我以前的网购中,我习惯于看销售额、评分和用户评价来选择商品。这些信息真的越来越不靠谱了。”曹一鸣说。
与小草相比,经常在网上购物的山东潍坊白领邱阳(音译)已经习惯了“刷单”。她还总结了一些识别“刷单”的网购技巧:“如果每个评价都是一两百字,带图,这个店就不可信。如果不是卖家要求,有多少人会用图片写这么长的评价?连措辞和语气都一模一样。”此外,短时间内追加评价,评价内容空洞,没有直接描述商品,都是她判断“刷量”的依据。
刚从福建厦门某大学毕业的林思思告诉记者,为了避免被虚假评价欺骗,她在网购时会尽量选择固定数量的店铺。在陌生的网店购物时,她也会利用淘宝开通的“问大家”功能,直接向之前买过这款商品的顾客提问,从而得到最真实的评价。
“在网购环境下,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大,消费者在决策时只能依靠外部信息,即销量、评价等数据进行判断。”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张耕表示,“刷单”行为扭曲了消费者的判断依据,诱导其做出错误决策,必然影响消费者的网购体验。
现实中,“刷单”行为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,也严重扰乱了网商的经营秩序,甚至形成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恶性循环。
济南的黄女士开了半年多的母婴用品店,生意一直不太好。“同样品牌和质量的母婴产品,有的店贵很多,但销量更高。我敢说他们都是通过‘刷’来关注的,但我没有证据,没法举报。”黄女士说,现在的网商中,“刷单”是公开的秘密,特别是新开的店铺。要在短时间内吸引客户,打开市场,“刷”是最有效的方式。淘宝也推出过直通车、天天特价等促销方式,但实际效果不如“刷单”。
“花几百块钱买销量和好评,增加店铺的搜索权重,很有诱惑力。”黄女士坦言,自己考虑过“刷单”,但因为害怕淘宝平台的管理和处罚,一直没有付诸行动。
“忠实的卖家会因为其他商家的‘刷单’欺诈而遭受业绩损失,最终要么退出市场,要么同流合污。”张庚表示,对于电商平台来说,“刷单”行为使其无法获得可信的第三方数据,无法对网店做出公正的评价,结果会排挤诚信卖家;长此以往,消费者将不再信任网购平台,最终网购市场将成为一个有缺陷的市场
随着“刷单”对网购的影响越来越大,一些电商平台也采取技术手段打击“刷单”。但为什么这种行为屡禁不止,甚至愈演愈烈?为了摸清“刷”交易的流程,笔者以大学生的身份加入了某“刷”平台。
在新浪微博中,笔者搜索关键词“淘宝刷”,发现微博中“网上兼职”、“淘宝刷”的名字铺天盖地。笔者随机选择了一家,与对方取得了联系。告诉对方作者,如果你想在网上兼职,首先要成为平台的会员。三级会员分别对应33、66、99元的入场费,不同级别兼职的种类和报酬也不同。
将“会员费”转给客服33元后,笔者被拉入一个名为“孙群交流群1”的QQ群。此时,该群已有近1200名成员,而第二天同一时间,该群已发展到1300多人。
告诉客服告诉笔者,入群后要先接受培训和考核,考核后才能“刷单”。所谓的“刷脸”培训,其实就是一个半小时的“刷脸”教程视频。“老师”在对每一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后,特别强调,严禁与商家私聊。违反这一规定的人将被踢出局。
交流群里也有专人负责新人的考核。在完成了相应的考核后,笔者终于被拉进了名为“孙淘宝发布群3”的QQ群。
这个群有800多人,既有下单的商家,也有接单的刷手。入群不久,就有商家发布了名单:“天猫电脑远程下单,3颗心,仅限7周,佣金6,夏季无袖真丝时尚连衣裙,货比三家1分钟,大师宝贝5分钟,双倍领取。”
这条加密的“刷机”信息大致意思是:刷机的商品为夏季无袖真丝时尚连衣裙,刷机者必须至少拥有3个淘宝会员资格。刷卡时,他们必须浏览商品页面至少5分钟,同时浏览其他同类商品1分钟以上进行对比,点击卖家店铺和商品进行收藏。刷一次就能得到6元的。
我理解浏览5分钟、对比1分钟、每周不超过7次的规定是为了规避淘宝平台技术监管采取的措施。
按照商家的要求,笔者在15分钟左右完成了相关操作。把每个步骤的截图发给商家后,商家远程控制支付和交易过程。当天晚上,作者的支付宝账户收到了6元的打赏。三天后,笔者按照约定在网上确认收货,并给予商家五星好评。
截至记者发稿时,笔者第一次加入的交流群已经满了2000人的限额。以“计费”为关键词搜索QQ群,可以找到近400个“计费群”。此外,很多“刷单”业务会通过YY、QT等社交平台完成,“刷单”行业的实际规模可想而知。
相对于淘宝商城卖家隐性的“刷”交易,一些购物平台卖家公开“买”赞,平台似乎并没有限制卖家“买”赞。在JD.COM商城,很多第三方卖家会直接在商品名称中标注“奖励返现”、“获得单品打印购物券”等标语。一款售价80元的儿童餐具,在产品介绍的第一句话就标注了“10元奖励返现”,而这款儿童餐具到目前为止的评价是100%五星好评。
为了防止“刷单”扰乱正常的网购秩序,近年来,监管部门和很多网购平台都加强了这方面的处罚力度。
负责平台管理的阿里巴巴公关经理杨舒表示,阿里巴巴一直坚决反对“刷单”,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刷单。比如“刷单”产生的交易量会被清零,参与“刷单”的双方会被封号降级。
据报道,今年5月,阿里巴巴联手重庆工商破获亿元刷单案,关停成立5年的刷单网站蓝天Shopkeeper.com,冻结数百万张票据。由于法律和监管缺位,组织者杨夫妇通过购买搜索引擎关键词、QQ群推广等方式公开招揽业务,广告费高达每月万元。截至案发,已有数家电商平台数千卖家参与,雇佣人数超过18万人。
此前,阿里巴巴曾打掉数千人的“刷单”团队,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,除了行政处罚和网络平台的监管措施,很难追究“刷单”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其他法律责任。
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蒋认为,根据现有法律,“刷单”行为也是违法的。“这是一种通过虚构交易、删除不利评价来提升自己或他人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。但各种法律法规对‘刷单’的表述比较零散,不够系统,处罚力度不够,缺乏约束力和执行力。只有立法部门完善立法,执法部门严格执行,才能有效遏制‘刷单’行为。”
张庚认为,虽然目前对“刷单”的打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在现有的体制和网购环境下,很难杜绝“刷单”。所以要考虑优化排名系统。把好评和销量作为排名的唯一依据是不可取的,应该把诚信和资质作为更重要的参考指标。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,不要轻信商家的好评记录。“在国外,电子商务一般受到税务部门的严格监管。当‘刷单’发生时,首先会被认定为严重逃税。税务机关处罚非常重,卖家将付出非常高的违规成本。所以产业链上的大量‘刷单’现象很少发生。”张庚说。
蒋特别提醒,这种“刷单”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,不仅包括“刷单”平台的卖家和组织者,还包括参与其中的“刷单”。如果明知是虚假宣传、刷单、参与,“刷单”的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